【花蓮光復】時光記憶~大華村古厝&太巴塱祖屋&太巴塱古井

遠遠的,
看著這個茅草屋,
有種好溫暖的感覺...

四柱三窗,仿巴洛克的建築,
總是令我著迷!

這次花蓮,除了吃,
就是一連串的古蹟之旅!

第一站到的是大華村古厝(益壽堂),
建於日昭和年間 (1929) ,近百年的古屋,
目前已被列為歷史建築,但很可惜,被現代的紅布條破壞了美景...

益壽堂藥房為桃園龍潭客家人張枝明,
攜眷到馬太鞍行醫時所開設,由於事業騰達,於1929(昭和4)年,
自龍潭聘請師傅鳩工興建二層樓店面3 間,是當時光復街最新式的洋樓。

外觀為仿巴洛克式建築,洗石子的山牆式立面、樑柱及雕花,
內部則全為木造,為台灣傳統街店群組的形式,且具地方特色的建築。

回家看了簡介才知道,
看來健壯的巴洛克建物,
內部竟然全為木造,近百年的建物,
由木造為基底,不得不佩服以往建造者的細心呀...


大華村古厝(益壽堂)
花蓮縣光復鄉大華村中正路1 段85 號

離開益壽堂後,
沿著台九線,我們來到了光復鄉的世外桃源...

我們到了馬太鞍部落...
一個阿美族的發原處~

太巴塱祖屋,

太巴塱部落(tafalong)是以阿美族為主,
其中平地原住民人口數4,007人,山地原住民人口數為52人,
其餘閩、客、漢人口數為918人,平地原住民佔部落人口數的80.45%,
由於工作之故,人口外流逐年增加,部落呈現老化的現象越來越嚴重...
(摘自網路)

這也是文化局有立牌的歷史建築呢~

Kakita^an祖屋為太巴塱(tafalong)重要之歷史建物,
昔時為部落重要之信仰中心,舉凡部落重要儀式均在此舉行,
其次也是行政中心,亦為部落耆老商議政事之處,
另外她也是個地位崇高的家族身分,她有支配整個部落的經濟命脈之權,
如土地的支配,住所的安排,也負有照顧窮人之義務。
(摘自網路)

用茅草製成的小屋,
配著藍天,讓我踏進了原住民的世界!

因時代的變遷、信仰的轉移而逐漸沒落而消失,
94年11月16日 舊地重建落成,再度喚醒耆老們的記憶而感動落淚。

天空很亮,室內卻很暗,
就好像這個已經漸漸沒落的世界...

祖屋裡,似乎還看到大伙開心漫談的景象!

就像營火般的熱烈!

族人最重視的地點~

為保存老祖先的原民精神,
盡量把當時的景象重現,
讓我也身在當中...

一繞出來,還看到洗手台下有可愛的模型...

當時的工作器具!

馬太鞍部落,一個我陌生的世界,
卻有好多故事...

太巴塱祖屋

花蓮縣光復鄉北富村富強街內

一口井,串起了太巴塱部落的每一個人!

此古井約建於1916(大正5)年,
傳說大巴塱先祖拉鼓娃階層合力挖掘古井,
應北富村居民日常飲用水,為太巴塱部落八大古井之一,
後因自來水方便而廢棄不用。

1999 年,富田村拉度倫階層成員周添丁、
黃仁義等15 位阿美族人發起修復,妥善維護並立碑紀念。

為太巴塱八大古井之一,位於Kakita^an祖屋右後方,
具有140年以上之歷史,為太巴塱最重要之水井,
感懷先人胼手胝足,興建不易,
由部落laturun(75歲以上)之年齡階層認養,
希望為後代子孫保留一點文化資產而努力。

古井深達12 尺,
以石頭糯米砌方便而廢棄不用。古井深達12 尺,
以石頭糯米砌成,十分珍貴。

現在上方已加上鐵網,
以免小朋友誤跌入...

已往是串聯整個部落個八大古井之一,
隨著時代進步,再也沒有人在挑水,
曾經重要的,也隨時光被人淡忘~

牆上掛著不少老照片,
在部落中的一角,
總有故事不斷的再發生著!

太巴塱祖屋
花蓮縣光復鄉北富村富強街內

相連文章

一般留言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